摘要 “雙林現在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磨料磨具生產基地,而活躍在廣東省東莞市的200多家雙林人開的代銷店,貢獻非常大。”幾天前,南潯區(qū)雙林鎮(zhèn)有關領導在介紹磨料磨具生產銷售時對記者如是說。這些店...
“雙林現在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磨料磨具生產基地,而活躍在廣東省東莞市的200多家雙林人開的代銷店,貢獻非常大。”幾天前,南潯區(qū)雙林鎮(zhèn)有關領導在介紹磨料磨具生產銷售時對記者如是說。這些店鋪不但每年銷出2000多萬元產品,而且在廣東?尤其是在那里的外資企業(yè)中,產生了極大的品牌影響。據了解,雙林現有十多家磨料磨具生產企業(yè),其中上規(guī)模的重點企業(yè)有15家,目前銷售量占據國內市場的85%,主要分布于沿海發(fā)達地區(qū)。
廣東東莞是珠三角的工業(yè)中心之一,企業(yè)生產的大量汽車?摩托車?自行車?發(fā)動機?壓縮機?內燃機?紡織機械等產品,都需要零部件表面研磨光飾和拋光清理,雙林的諸多磨料磨具生產企業(yè),正是瞄準了這種需要而開足馬力,擴展規(guī)模。
說起這些“雙林商幫”在東莞的生意?生活,剛回雙林鎮(zhèn)千畝村探親的代理商徐新泉感觸很深。“我是1996年10月去的,當時那里的代理店只有三四家。”45歲的徐新泉說。轉眼10年了,雙林人在那里開的代理店也越來越多,超過了200家,有夫妻店?兄弟店?親戚店?朋友合伙店。雖說現在一年最多可掙個30萬元,可在異鄉(xiāng)滾打摸爬的日子還是很辛苦的。徐新泉說:“生意不能等上門,要去跑?鉆?盯。”10年下來,憑產品質量?憑信譽,他推銷出了不少產品。徐新泉說,原來去廣東,大家大多坐火車,現在都改乘飛機了。每年過年,大家都結隊回雙林。“土生土長的廣東人很重家庭,兄弟四五個,從來不分家,互幫互助,這感化了我們。所以我們雙林老鄉(xiāng)在廣東彼此來往都蠻勤的。”
湖州星星研磨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金發(fā)說,他們公司在東莞設有總部,有多家雙林老鄉(xiāng)的店代理他們的100多種產品。老鄉(xiāng)們在“前線”幫助他們銷了產品,反饋意見,也打響了品牌。